關于新風的一切,都在這里了
?。ㄏ确懦鰜?,有空我慢慢補充)
先說結論,衡量新風是否合格簡化說就兩點:1.每個出風口風量到達該房間的最低設計風量,2.噪音小,在夜晚也能入睡。
好多人問我新風相關問題,搜了一下好好住的新風圖片,基本全是災難現(xiàn)場,完美展示了各種錯誤安裝。所以我就集中說一下新風問題吧,國情派生出的新風生意絕對是中國特色,國內99%的管道新風都是瞎裝的,大部分是廢鐵一堆。裝完了,風量小、噪音大、有異味,只能空氣爆表救急,大部分人也是本著有總比沒有好裝的,唉,看了都覺得太可惜了。新風是一個系統(tǒng),不能只考慮單獨的一個功能。室內設計師都不懂新風無法通盤考慮,安裝隊伍全都是草臺班子,違背常識的亂裝,家裝基本也沒有新風該有的專業(yè)暖通設計師參與。
為了裝個新風,我研究了大半年,看完了網(wǎng)上各種帖子,看完了幾本書,找了各種安裝團隊,最后請教了暖通專業(yè)的設計院副院長的親戚才搞定??偨Y就是設計占4分、安裝占3分、設備占3分。建議大家認真看完說明書再安裝,的官網(wǎng)可以下載,里面很多干貨。
現(xiàn)在很多高層超高層直接都裝了新風,因為高層風大沒法開窗,換氣主要靠新風,國標里面其實也有提到換氣要求。但住宅嘛,地價那么高,開發(fā)商只能靠偷工減料來賺錢,為了賺錢才不會給你足夠層高做換氣。說到這里就要回歸一個本質問題,國內建筑連個空調外機位都不考慮,還會考慮你的建筑通風么?國家建筑標準太落后,沒有預留通風層,國外高層一般都有,不僅有通風層,每隔10多層還會有防火層,想到這里,這建筑質量真心對不起這高房價??梢哉f我們的標準基本還是為平房設計的,可突然之間我們大家都住進高樓大廈了……這不,幾十年前我們就定了的方針,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沒有條件只能自己想辦法上。
首先,記住裝修中發(fā)生的所有問題,都四個字可以總結:偷工減料。新風也不列外,嫌麻煩的隊伍絕對瞎搞。
其次,新風安裝的核心就一個詞:阻力。整個設計過程阻力越小越好,噪音小,風量大。
再次,國內新風的安裝基本是中國特色,因為房屋建筑設計的bug導致,所以要開動腦子克服各種困難。
最后,新風安裝團隊都不專業(yè),絕大部分是安空調順帶的,能找設計院暖通的人士幫忙最好,當然也有很多學暖通的也不懂。
新風基本是現(xiàn)代家庭必備,如果以下幾點你都不用考慮,那可以不裝。
1.夏天開空調、冬天開暖氣,只要經(jīng)常關窗的,都會導致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
2.凈化空氣,所在地區(qū)污染程度,凈化pm2.5和臭氧
3.討厭灰塵,保持室內干凈
4.新裝修后空氣質量不合格(基本是鐵定的)
別的不說,就二氧化碳這一點就該裝新風,非大戶型的普通家庭關窗1小時基本就開始超標了,尤其晚上睡覺,很容易導致腦缺氧,睡眠質量不高。其實最早新風機一直就作為換氣存在著,國內是因為PM2.5爆表,新風加入了HEPA過濾網(wǎng)才開始火起來。
不要聽經(jīng)銷商忽悠,說安裝效果不好是你家門窗密封問題。一個合格的新風系統(tǒng),進出風壓是平衡的,或者室內微正壓,即便密封不嚴,室內和室外壓力也基本沒有差異,怎么可能漏風進來?大風天有可能漏風,但你最需要用新風的霧霾天往往是沒風的。
1.裝什么新風
1)全熱交換的管道新風,壓力平衡
新風的原理說起來很簡單,就是風機加熱回收,但使用中在同等風量下需要考慮耐用性、故障率、噪音。只要是全熱交換的管道新風,用什么牌子主機不太重要。、性能上沒太大差異,更多是配件。的不太好別選擇就行了。
但是,這個日本各電器中萬年老二的品牌,可能在新風(和浴霸暖風)領域是唯一可以排第一的細分。日本電器中同樣產(chǎn)地的同類產(chǎn)品,總能用最廉價的材料,做出相對皮實的性價比最高產(chǎn)品。
家用比較推薦的是ZDP靜音薄型,有人覺得zjd直流型號風壓大風量穩(wěn)定是不是更好,其實ZJD不適合家用。因為ZJD會根據(jù)管道阻力提高功率,保證恒定的風量輸出,大概率會噪音很大,管道設計好沒噪音又和ZDP一樣了,沒意義,不推薦。
國產(chǎn)品牌的耐用性和安裝專業(yè)性都是問號,各種忽悠的廣告滿天飛,安裝的實際結果我看都不太行。好多土豪朋友家的空氣堡壘看得我要吐血。的機器價格其實非常低,一般都是賺你安裝費。
的機器都是ERV全熱交換,可回收濕度。早年的一些HRV顯熱交換機器,不管濕度調節(jié)。
管道新風是裝修中要第一個安裝的項目,最好在房子毛坯狀態(tài)就安裝,然后才是空調,再之后才走水電。
2)鼓風機,正壓排氣
主要是立柜式和壁掛式,一般是已經(jīng)裝修完的家庭無法改造吊頂才不得已使用。最簡單粗暴的新風機,和簡易窗縫新風一個原理,就是一個不停往家里吹風的鼓風機而已。冬天冷,夏天熱,感覺能裝這種機器的地方很少。當然一年用幾次,還是湊合,就是墻上打大孔實在有點恐怖。家都是這種。沒做太多研究,不做更多評論了。
之前房子用兩個1200立方米的FFU工業(yè)凈化排風扇diy做過立柜式新風,還可以智能聯(lián)動,實際換氣效果也只能滿足一個房間,且房內風壓很大。隔壁房間根本不行,只有在過道加個風扇,然后再另外一個房間裝了一臺強力設備往室外排風,形成了循環(huán)??偟膩碚f,如果換氣空間小,有一進一出兩個鼓風機還是可行的。如果只有一臺抽風進屋,換氣空間比較有限。
3)中央全空氣系統(tǒng)
空調、暖氣、新風、濕度全部一體化的空氣系統(tǒng),需要很粗大的金屬管道,適合別墅。全空氣系統(tǒng)是完全由空氣來承擔房間的冷暖負荷的系統(tǒng),對空氣的冷卻、去濕或加熱、加濕處理完全集中于空調機房內的空氣處理機組來完成,所需空氣量多,因而風道斷面尺寸較大。也叫做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美國獨棟的房屋用的比較多,感覺能耗高,國內有幾個品牌代理商,安裝的人不多,維護難度也未知。
按照現(xiàn)在建筑標準,每人每小時30立方米新空氣,或者每小時換氣1次,以換氣需求量大的房間換氣為準。比方你臥室房間雖然很小,只有10平米,層高2.7米,按面積算每小時需要27立方米新空氣,但晚上二個人長時間睡里面,每小時就要60立方米新空氣,以60為準??蛷d20平米,每小時需要54立方米,但長期3人在客廳活動,所以要90立方米?;緛碇v,現(xiàn)在小戶型為主,都是按照每個房間長時間共同活動人數(shù)計算。
關于主機風量的選擇,基本室內安裝比較好的損失都在15-30%之間,大部分網(wǎng)上發(fā)圖這些新風目測實際風量也就20-50%標稱風量。除非是一個大開間,安裝比較好的新風實際風量你可以假設有標稱的80%左右。以我家三室一廳76平使用面積為例,主臥需60立方、兒童房30立方、客廳90立方、雙人書房60立方,最理想狀況需要240立方換氣量。當然不是每個房間隨時都有這么多人,空氣也會在室內流動,200立方左右應該問題也不大。所以我選了250立方的新風機,各種損失后裝好也只有200立方米的風量而已。
所以除了LDK一室一廳這種小開間可以湊合150立方米的機器外,基本家里都需要風量250以上的機器,100平米以上使用面積的房子基本都需要350的機器,家太大的還需要兩臺新風。
1)首選大牌PVC管,比如聯(lián)塑的pvc就很不錯,管道壁很光滑,接口很密實,配件精密但貴,整個管道造價是建材市場雜牌PVC的5倍以上。在硬管施工不便處使用軟管,因為軟管風阻大。在水平拉直情況下,風壓損失系數(shù)鋁質軟管:0.03~0.04PVC管:0.01~0.02,如果在加上隨意的角度,那么一段1米軟管可能就等于30米以上的pvc管了。PVC管的設計和施工難度都很高,做好了效果最佳,但99%的情況可能都做不好,但其實只有這一個選擇靠譜。
鍍鋅鐵皮方管其實也不錯,這個彎道和分叉因為可以現(xiàn)場安裝,阻力最小,效果最好,同樣孔徑比PVC圓管大15%左右風量。商業(yè)安裝很常見,但估計全國都找不出幾個家里這么裝的。這才是國外新風安裝的正確打開方式,其實現(xiàn)在這種高樓按照國內建筑設計樓層之間都是有通風層或者挑高的樓層,方便鐵皮新風管道安裝。如果是大別墅,或者商用環(huán)境,風量要求大,肯定該下圖這么裝。
2)避免PE軟管和地送風
推PE管絕對是中國原創(chuàng)的騙局,吹什么進口的,環(huán)保的,都是扯淡。但凡有風阻常識的都會知道,即便直線狀態(tài)下軟管的摩擦阻力比硬管大很多,還不說軟管掉空中根本無法保證平直,吊桿之間的管體因為重力都會下墜,再加上各種角度隨意的靈魂彎曲,軟管的出風口風量誰能算出來?各種巨大阻力之后出風口還能剩下多少風量?扯可以吃的環(huán)保更是搞笑,風吹過水泥墻你就不可以呼吸了嗎?還有那個分風箱的設計,簡單粗暴的分風箱無任何流體動力學設計,根本無法控制每根管道分走多少風量,除了中間那根,側面的基本不太會有什么風量。另外,穿梁和穿墻時,經(jīng)常需要打一排洞,房屋的強度變弱,完全違反基本建筑安全規(guī)范。所有經(jīng)銷商推PE原因就是因為一個原因安裝太容易了,根本不需要設計,現(xiàn)場隨意走就行了,沒有任何經(jīng)驗的小工上來就可以干。還還是那四個字:偷工+減料。
pe管安裝一般都用75mm的管,內徑只有60mm,一般遠端安完風速3.5ms左右,計算一下風量只有35立方米,只能滿足一人3平米小房間。近端5.5ms風速也只有56立方米,這時噪音也高達55db左右。普通250主機一個近5.5ms三個遠3.3,加起來只有150立方米左右的風量,250的機器只有60%實際效率。這都算裝的好的了,彎道隨意點,這都達不到的,50%得風真是常態(tài)。別管商家吹什么hdpe管,只要可以彎曲都叫軟管,物理摩擦阻力大很多。pvc管的高硬度和大口徑,是無法替代的。
國內地送風因為采用扁形管路,暗埋地面墊層下,走向和鋪設靈活,就因為可以回避穿梁打孔。傳統(tǒng)的地送風鋪設其實要求地面厚度高,放粗管進去,但國內家裝地面墊高30cm走管道是不可能的,新風安裝團隊們?yōu)榱耸∈掠昧颂貏e薄的細扁管。地送那么細的管線,會加大很多送風阻力,基本和你家門縫吹進來的風量差不多,再加上大量沒經(jīng)過任何風阻計算的拐彎,實際阻力巨大。因為地送阻力大風壓小,國外標準的空調和暖氣地送風都是需要在送風口加一個小風扇的。簡單說,地送風管道小,阻力大,安裝不便,造價高,基本上都是迫不得已還必須要裝新風才會選擇。
新風的地送風,全是暖通設計的各種禁忌大集合,最后出風量微乎其微,真的可能還不如門縫進風量,裝來干嘛?
小結:pvc設計難度很大,安裝也比較細,裝地不好的pvc肯定不如裝地好的地送和pe,只是說都在最佳設計情況下,鐵管第一,pvc第二,pe和地送最差。但實際情況很可能是沒空間裝鐵管,不會設計pvc水力平衡,最后瞎裝的pe和地送反而噪音最小,風量也還湊合,這就是國內現(xiàn)狀。
新風機最好放陽臺或設備間,但國內房子小大多放在廚房或者衛(wèi)生間吊頂內。一是因為風機工作時候會有一定噪聲,尤其是強檔的時候。二是主機很大需要藏吊頂最厚的部分,如果放在廚房或者衛(wèi)生間這種功能性遠遠高于美觀度的地方,讓吊頂稍微矮些影響不大,且更換濾芯的檢修口比較好留。
風量能否足、噪音是否大,新風的兩個最終衡量標準,主要都看管道走線設計了。因為PVC只能像樹枝分叉那樣分布到房間,分叉后還有變徑,離主機近的就會風大,分叉角度小的也風大,出風口風量很難控制,所以設計就非常重要了。
1)理想狀態(tài)需要知道所使用的管件阻力系數(shù),根據(jù)每個分支角度、管道長度和彎道情況算出每個分支的阻力,然后通過公式計算去調整每個分支的阻力來分配風量,實現(xiàn)最終出風量達到設計風量。但現(xiàn)實情況是不可能這么完美,各種數(shù)據(jù)不一定準確,同時現(xiàn)場安裝還有各種狀況。暖通專業(yè)的人也是根據(jù)每個彎道長度大概阻力比值,允許一定誤差,然后根據(jù)經(jīng)驗都基本可以估算出每個風口分走多少%的風量。風量實在無法通過分支管道長度和角度調節(jié)的,就只能在近的出風口加風閥調節(jié)風量,但如果出風口風壓大的話風閥會增加噪音,風閥用于末端風口合適。風噪大只能加雞蛋海綿之類的方法??傊?,你就把新風管道想成速度較低的水流,如何讓每個風口進出水量達到大概的比例,所謂的水力平衡就出來了,明白了吧。主管大風壓風口情況就相當于主管道開了個大口,水全提前流走了,所以加閥門減流,空氣的情況其實比水復雜多了。
2)主管道口徑盡量大,尤其接主機的主管不能變徑。根據(jù)zdp主機說明書,150風量用110mm管道,250和350風量主管道必須用160mm,500必須用210mm的。但實際我看到網(wǎng)友們發(fā)的圖片,很多350的都只用110管子甚至75mm的管道,結果就是噪音暴增,風量暴減。管道每大一個尺寸,風量基本就翻番,整體管道成本就要增加幾倍,同時安裝難度也增大很多。這就是為什么施工隊伍都會各種想法忽悠你裝小管道,或趁你不懂直接上最細的。
3)每個房間都最好有進出風口,這樣風壓平衡最好,微正壓一般比較好,可以解決房間門窗密封不好的問題,只要不是負壓都好辦。多送單回,會造成氣流混亂,且單回風口風壓太大會導致噪音大。大房間送風口和回風口對角肯定好,但其實房間不大的話同側也無所謂,只要間距大于2米以上,同側也能讓房間氣流形成漩渦狀流動,也利于空氣循環(huán)。
4)風阻最小化設計要點:
?、龠x擇整體管道長度最短的方案,設計時盡量縮短管線,減少分支管線,避免復雜的局部構件,但長度不如口徑大拐彎少重要。
?、跍p少風管的轉彎數(shù)量,盡可能增大轉彎半徑,避免90度彎用2個45度對接,能走45度斜線最好。記住,每一個90度彎等于24倍直線阻力。
?、郾苊怙L管斷面的突然變化,建議使用漸變徑管,不使用突變徑管,變徑也一定在分支后。
?、苋ǚ种Ч艿乐行木€夾角要盡可能小,不大于30°為佳,只用Y型三通,別用T型三通(支管風很?。?。
⑤大牌的管道才有保證,比如聯(lián)塑,管道光滑無阻力,且接口密不透風。雜牌很毛糙,硬度也不夠,阻力會大很多,接口不嚴還漏風。
⑥管線避開梁,不要用過梁器,風阻太大,也盡量不穿梁。管線穿墻體打孔更安全,尤其是非承重墻可隨意打洞。一面墻最多打兩個洞。
5)所有接口都要打膠密封,驗收時肥皂水涂抹每個接口后開到最大檔做漏風測試
6)新風出回風口都別裝衛(wèi)生間和廚房,這兩個地方屬于“污染區(qū)域”,排風應由獨立的換氣扇和排煙系統(tǒng)擔任。
7).消音軟管。前面說了,軟管壓損較大,盡量多使用PVC管和螺旋風管進行管道施工。主機出來別直接接pvc硬管道,需要接一小段消音軟管接減少管道震動,連接處用抱箍抱緊,最好再加膠布纏一圈。。第一個出風口如果離主管道距離太近屬于設計失誤,會有巨大噪音,所以需要走一段消音軟管。所有位置,盡量別超過半米。
8).室外的進風口和出風口一定要就要躲開一米以上,距離越遠越好,安裝都在一起出風馬上污染進風,這叫做短路,新風等于白裝了。另外,還要觀察進風口樓下有沒有油煙或衛(wèi)浴廢氣排出,水平躲開至少半米以上。排風一定不要被忽悠走煙道,樓房的煙道壓力非常大,一定會倒灌新風機,很快新風就報廢了不說,還可能全屋油煙味。
上圖,是我偶然看到的一臺外裝新風機,進出口完全在一起,臟的空氣直接吸回去,除了過濾pm2.5,二氧化碳根本降不下去,實際就裝廢了,還不如放個凈化器在室內
6.附加配件
1)前置靜電箱,
靜電維護太麻煩不適合家用、每個月拆下來水洗的時候機器好幾個小時就不能用了,而且靜電箱特別臟,很難洗不說,還很容易把鎢絲洗斷,重新買的成本可不低。因為安裝量大,有大量國產(chǎn)的第三方濾網(wǎng)賣,很便宜,算下來絕對比靜電箱還便宜。靜電箱最便宜,的貴不少。靜電產(chǎn)生臭氧問題反而是其次的,量特別少。在中國家用真沒必要裝靜電箱。
2)后置靜音箱
如果接了軟管,靜音箱作用不大,如果第一個出風口直接在主管道上,裝了有用。雖然很多人認為減少新風噪音家里需要裝靜音箱,其實一般主要問題是管道設計不合理,才會導致噪音大。
3)管道加濕除濕器
北方需要加濕器,南方需要除濕器。就是管道中間加一個盒子就行,加濕器裝新風出來的出風管,除濕器裝在回風最后進主機前。都需要預留好排水管和進水管,注意不要軟化后的水。
1)雖然大部分人主機一般裝在衛(wèi)生間和廚房,其實主機裝陽臺頂或者戶外避風雨的地方是最好的,遠離室內活動區(qū)域,噪音污染少。新風系統(tǒng)的主機要避免安在灶的正上方,高溫狀態(tài)下使用會造成過濾網(wǎng)和熱交換芯變形或損壞;安裝淋浴區(qū)頂部則需要注意防水,避免引起短路。
2)主機通往室外的進排風管道要做保溫,且需要朝外稍微傾斜,防水汽倒灌進新風主機導致短路。說明書有詳細說明。
3)確認水平管道的安裝完全按設計進行,管道盡量水平和直線。
4)管道接口全部打玻璃膠,一定用好牌子的正品,比如日本GE(假貨多)和瑞士西卡(性價比高),否則半年內都有味道。
5)屋子外面的進風口濾網(wǎng)必須拆掉,否則3個月就堵死了,不用擔心拆了堵塞機器,比如風機的HEPA濾網(wǎng)前面一般還有一層過濾棉。
6)保持管道和主機清潔,可以學我粘勾子魔術貼后放過濾棉上去,每個月?lián)Q就可以了?;仫L口過濾網(wǎng)不太好拆洗,而且那個網(wǎng)洞很大也沒啥用。
回風口用一個月?lián)Q下來就臟成這樣。
7)吊頂檢修口一定要預留夠大小,ZDP是雙過濾網(wǎng),進出風都要留檢修口。石膏板吊頂更利于預留,大小可以完全根據(jù)口來設計。而鋁扣板就必須用盡量大的板子,否則沒規(guī)劃好很可能不好取。
檢驗的最基本要求:風量達到設計風量,臥室無噪音小,客廳噪音小就算基本合格。
1.安裝完清掃房間干凈后,測試每個出風口風量。因為出風口管子直徑已知,也可以通過風速計算風量。風量和管子內徑有直接關系。
公式:風量m3/h=風速m/s*橫截面積*3600=風速m/s*3600*3.1416*(管內直徑毫米/2000)^2
簡單說75mm的pe管內徑60mm左右,Xm/s風速約等于10X立方米的風量,比如3m/s風量等于30立方米。
75mm的PVC管內徑70mm左右,Xm/s風速約等于14X立方米的風量,比如3m/s風量等于42立方米。
110mm的PVC管道100mm左右,Xm/s風速約等于28X立方米的風量,比如3m/s風量等于84立方米。
2.測噪音或聽噪音
一般新風噪音都在35db以內,主機應該和開空調的室內機噪音差不多,夜晚不至于影響睡覺的。如果安裝不水平,或者減震沒做好,會有主機震動噪音問題。
噪音簡化計算
60mm內徑的75mm外徑pe管道噪音=風速*10db,比如3m/s的風速,噪音基本在30db上下,而5m/s風速則在50db左右。
70mm內徑的75mm外徑pvc管道噪音=風速*9db,比如3m/s的風速,噪音基本在27db上下,而5m/s風速則在45db左右。
100mm內徑的110mm外徑pvc管道噪音=風速*8db,比如3m/s的風速,噪音基本在25db上下,而5m/s風速則在40db左右。
3.檢查接口密封性。驗收時肥皂水涂抹每個管道接口后,新風開到最大檔做漏風測試,確保管道連接處沒有漏氣現(xiàn)象。
4.通過出風口計算風量后,推算每個房間壓力情況,只要不負壓都可以。一般來說,回風口需要加上原廠配的壓力調節(jié)板,出風大于回風。
5.控制面板操作正常,所有功能可用。wifi和app連接號
我前后找了很多做新風的團隊,也讓官方安裝的給出了圖,在摸索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問題一次次質疑,到了安裝現(xiàn)場有出現(xiàn)狀況,最終是折騰了10版圖紙才確定方案。實戰(zhàn)最能說明問題。設計過程我在網(wǎng)上找到了這些資料《空調-風管基礎知識TCCA005A》《建筑設計與自然通風[陳曉揚,鄭彬,侯可明等著]2012年》《空氣過濾常識-潔凈工程師培訓教材,蔡杰,2011年》很有用
上圖是我家平面圖。我家比較小76平米使用面積,按道理是應該很好設計的,但由于是精裝修的房子且外墻有保溫層,物業(yè)不準外墻打洞,開發(fā)商沒有標配新風怎么啦,小區(qū)里裝新風的人不多,基本都是在窗戶上打洞裝了一個簡易的落地鼓風機。
在我把房子的精裝修完全拆除過后,試探性的發(fā)現(xiàn)給空調預留的孔位很大,足夠伸出一根新風的管道,就想悄悄的再打一個洞應該問題也不大,雖然被抓著了可能有30萬的罰款,好在后來實際安裝的時候發(fā)現(xiàn)空調預留孔位足夠放下兩根管道,成功解決了問題。所以我的新風主機只能裝在廚房的吊頂里。
而空調機位可以根據(jù)新風調整,設計時還需要考慮空調的出風和新風的出風不要相互對沖,導致出風口外壓過大,無法進行全屋充分換氣。所以新風的管道設計真的不簡單,只是新風的事還要和空調、房屋吊頂、家具擺放一起考慮。
上面這個V1版本,是我自己看了一堆網(wǎng)上資料過后自己設計的方案,結合了所有網(wǎng)友分享的要點,其實還不算很差。但其中有這么幾個問題:第一,衛(wèi)生間不應該有出風口,會把污染的氣體吹向室外;第二,客廳的出風口和回風口的設計會導致房屋下方?jīng)]有空氣循環(huán),無法充分換氣,還有就是回風口和空調在一起,可能導致空調的冷氣無法吹很遠;第三,過度書本化地考慮對角回風的設計,導致回風管道過長且風力肯定不平衡,遠端的兩個回風口基本可能基本無風。還有就是回風管道需要吊頂去隱藏,會浪費大量的頂部空間,尤其這幾個空空間正好是我想做柜子的位置。第四、管道穿梁非常不好,應該改到走下方的墻體打洞。
上面這個v2版本,是一個專業(yè)新風經(jīng)銷商給我的方案,全部用PE管道,看起來好像很合理,問題總結一下:第1、PE軟管阻力巨大,分風箱不靠譜、風損可能超過50%;上圖PE軟管的總長度因為分成細管比PVC管長了差不多4倍不說,軟摩擦阻力是PVC硬管的4倍以上,實際摩擦阻力簡單說10倍不止,如果再加上各種隨意的拐彎,基本主機的分量設計廢了大半了。第二、梁上要大兩個小洞,墻體再打兩個小洞,對結構影響不比被PVC管道??;第三,出風口的位置和空調出風全都有一點對沖,會導致房間內空氣無法形成全面循環(huán);第四,簡單粗暴的分風箱無任何流體動力學設計,根本無法控制每根管道分走多少風量。當然主要因為是PE管道,我直接就把這個方案和經(jīng)銷商給拒絕了。
上面V3是一個專門做大工程的新風批發(fā)安裝商的建議圖,讓我把送風管道一根走到底,說這樣總體管道距離最短,聽起來好像蠻有道理的,但他忽視了一個最基本且重要的問題,風力不平。我多次說過新風屬于暖通,你可以簡單的把風換成水,很自然水會從第1個洞全部流走,后面的洞全都不會出水或者水量很小,同時第1個風口因為承擔了所有的風壓會噪音巨大,大部分家庭說第1個風口噪音大的都是因為第1個出風口離主管道太近這個原因。這種一管到底的方案純粹就是為了安裝簡單,省料?;仫L管道也沒有考慮水利平衡的問題,你把它想象成4個管子去吸一個池子里的水,必然吸的最多的是左面主臥和兒童房的兩個口,而遠端的客廳和書房的兩個回風口吸回來的風量會很少。真要這么裝了,這就是噪音巨大的廢鐵一堆,是市場上的常態(tài),比如這個批發(fā)商,每年新風工程項目忙的都不接小項目。
上面V4版本是我很簡單的質疑了水平壓力不平衡后,該批發(fā)商提出的改良方案,主管道水利不平衡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他告訴我可以通過安裝風閥的方式來調節(jié),前面幾個出風口的出風量,這個方案下即便你有風閥,因為主管道前面兩三個出風口,風壓過大,噪音還是巨大。所以沒有基本水利平衡常識的設計和安裝團隊真的很雷人。
上面V5版本是另一個經(jīng)銷商的方案,回風管道的雖然變短了一點,但實際問題也很多,上述v4版本的那些主管道噪音弊病其實都沒有解決。
上圖這個V6是我自己對V4進行改進后的版本,回風管道看起來水利平衡更好了,但是主管道風壓和噪音的問題依舊沒有解,送風管基本把家里的墻都打了洞,否定。
這個V7版本是暖通專業(yè)人士給我隨手畫的,我在前面各專業(yè)新風經(jīng)銷商版本都不滿意的情況下,找到了專業(yè)從事暖通設計、在北京某設計院做副院長的親戚。因為所有的這些管道配件的風壓阻力系數(shù)我都不知道,網(wǎng)上估計的數(shù)據(jù)也不太準,他根據(jù)經(jīng)驗給我隨手的一個設計圖,充分考慮了水力平衡問題,且管道做到了最短。打破了我之前一直認為必須要斜對角出風回風的這個既定思維,其實,只要出風和回風不短路,房間內自然就會形成一個回流的漩渦。對于每一次,分叉的管道都要充分考慮風力分配的大概比例。同時新風的出風和空調的出風全部在一起,形成一個風力加強,更有利于全屋的空氣徹底交換。
V8這個版本基本上只是把v7的版本細化和完善了一下,我覺得比較完美了,所以是我找新風安裝團隊時給他們的定稿版,但實際在安裝過程中還是出了一些狀況。
V9這個版本是在安裝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進出風方向因為檢修口朝下要調換。戶外開孔的口只夠放一根管道,同時由于很多下水道在頂部無法使用水磨鉆孔機。新風團隊建議我走煙道排風,說他們經(jīng)常這么裝,各種給我打包票沒問題,我的常識讓我有些猶豫,所以我就讓他們暫停,我先想想,回頭就請教了我專業(yè)暖通的親戚,他告訴我絕對不行。
本來我都已經(jīng)找專門做鐵皮管道的廠家給我訂做了上圖這個煙道專用的排風口,暖通專家告訴我,煙道的風壓非常大,新風壓力只有一兩百帕,根本不足以把風完全排進去,平時不開新風的時候還會把油煙倒灌到新風機。讓我立即打消了煙道排風的方案,然后讓我再繼續(xù)去看看空調開風口是否可以擴孔放下兩根管道,果不其然我發(fā)現(xiàn)了開孔周圍很多碎磚頭和碎石頭填補的痕跡,所以在不破壞外墻的前提下成功地擴大成了兩根管道的孔。
如前文所說,大家都知道,靜風和排風口要間距一米以上,本來我是打算在外面把進風口伸出去一米遠的,因為正好是空調外機臺,有頂板。但實際操作發(fā)現(xiàn)外墻有一個金屬隔板排氣,可可以和近期在完全不同的兩個獨立空間完成,所以我給做成了這樣,從外面也看不出來。
V10就是最終安裝完成后的定稿版,這個圖紙其實還是有一兩處小問題,客廳走廊主管道的回風口離主管道太近回風風壓和噪音都很大,所以我用了一個帶風閥的回風口把風口調地很小,這樣遠端的兩個回風口才有足夠的吸力,然后書房的回風口故意用了很多軟管增加阻力。沒有在梁上開口,而且和我的,房屋家居設計完美契合,基本上所有的管道都藏起來,不影響房屋吊頂,僅在開門的走廊上多出了下圖這個1米6的一個假梁而已。
主管道是160mm的經(jīng)過兩次分流后,一直160mm最粗狀態(tài)走到了墻孔再變徑110穿墻后分為2個110的出風管道,整體風阻很小。我的出風口都和空調的隱藏風口整合在了一起,出風阻力最小,同時因為水力平衡非常完美,所有出風口沒有任何風噪,反而回風口因為尺寸小會有一點點風噪。因為我裝了加濕器,我的靜音箱沒有任何作用,只是無為浪費了我一點風壓而已。
因為房子太小,且窗戶隔音太好,室內噪音一般在30db以下,所以主機噪音在夜晚也是聽到得到的,和中央空調分機打開后的冷媒聲差不多,睡覺用最低檔完全不影響入眠。以現(xiàn)有條件,只能這樣了。
好了,各位看官,可以去好好住上搜各種新風圖片找毛病來提高自己對安裝好壞的判斷力了。
咨詢熱線
133-6050-3273